残篇断简的意思解释和拼音

北周·庚信《谢滕王集序启》:“某本乏财用,无多作述……至如残编落简,并入尘埃;赤轴青箱,多从灰烬”

殘篇斷簡cán piān duàn jiǎnㄘㄢˊ ㄆㄧㄢ ㄉㄨㄢˋ ㄐㄧㄢˇ

殘缺散亂的書籍明.李贄.子由解老序:「子由乃獨得微言於殘篇斷簡之中,宜其善發老子之蘊,使五千餘言爛然如皎日」或作「斷篇殘簡」、「斷簡殘篇」

残篇断简造句大全

造句 / 例句:

本文是选自鸡西文学网,可以仔细阅读本文

阅尽残篇断简,细评千古英雄

残篇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

萨福留有诗歌九卷之多,但目前仅存一首完整的诗章,其余均为残篇断简

时天台山智者大师所讲教籍,自安史之乱和会昌法难的破坏,残篇断简,难窥全貌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欧亚内陆历史的脉搏,居然跳动在几张吐鲁番出土的残篇断简之上

那天上午,尘世的几缕阳光照在俑像上,一段壮烈却又迷惘的历史,猛然间从残篇断简之中复活过来

钱沣生于昆明银匠之家,年幼时家贫,无钱买书,就从水德庵惜字炉旁的废纸中拣出残篇断简,熟读深思

他出生于一个小手工业的银匠家庭,幼时无钱买书,曾从水德庵惜字篓旁废纸中检出一些残篇断简,熟读深思

这些虽是括地志的残篇断简,却包括了整部史记的地名解释在内,从研究史记和历史地理来说,仍然不失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他们试图寻找解析那些决不应该被历史遗忘,但的的确确已被急功近利的人们遗忘了的岁月的残篇断简,尽管他们的举动也许永远不会被理解

我们不妨把《祈祷词》的第七章“安魂曲”之前的六章,都看成是诗人心灵史的残篇断简,它们或许具有某些同社会事件相联系的考证价值,但却不是完整的史料

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前後,太虚大师在武昌创办武昌佛学院时代,善因法师臂助甚多,可惜他的生平文献湮没,只能从若干残篇断简中加以筛选,得以知其生平梗概

汉高祖崇儒重道,六十四代孙传好学深思极为搜剔,掇拾残篇断简之余而次复,绪虽云不辉而大禹相传之脉不绝,至唐黄巢之变及朱温兵争战伐,八十三代孙昌,返迁故里大名府清丰县乜庄

此举法自20世纪80年代初面世以来,相继得到大陆、香港、台湾、日本、俄罗斯、美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关注,多有刊载、专访与介绍,近期国内也有简化套路和复印资料流传,其中难免“残篇断简”,时有偏误

张元其人因被封建旧时代正统观念定性为“汉奸”或“民族败类”,宋以后历代诗词选均不收录其诗,诗文残篇断简及事迹仅存于宋人笔记中,如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南宋岳珂(岳飞之孙)《,史》等笔记中

自东晋(公元317年)经南北朝至唐天宝七年(公元749年)这四百多年间爨氏统治云南(包括今贵州,四川的部分县市)时所造就的历史文明,其中除了散存于残篇断简中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习俗、典礼、医药、建筑和流传在民间的诗歌、曲艺外,最具特色、又看得见、听得到的恐怕就是二爨碑和爨乡古乐了

就其历史来讲,爨文化就是中国历史自东晋(公元317年)经南北朝至唐天宝七年(公元749年)这四百多年间爨氏统治云南(包括今贵州,四川的部分县市)时所造就的历史文明,其中除了散存于残篇断简中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习俗、典礼、医药、建筑和流传在民间的诗歌、曲艺外,最具特色、又看得见、听得到的恐怕就是二爨碑和爨乡古乐了

残的组词(开头是残的词语)

残丑

残秽

残伐

残编裂简

残年余力

残挚

残恣

残替

残雁

残心

残凶

残夷

残香

残弃

残棋

残日

残孽

残军败将

残露

残剥

简的组词(结尾是简的词语)

质简

执简

赘简

竹简

贞简

芸简

阅简

玉简

鱼简

鱼鼓简

邮简

优简

因陋就简

逸简

易简

遗编坠简

遗编断简

遗简

遗编绝简

遗篇断简